华为鸿蒙智行模式:造车新势力与车企的共赢之路?
华为,这家以科技为核心的公司,近年来在汽车领域逐渐崭露头角。余承东作为华为的代表人物,再次介绍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三种合作模式,并强调了帮助车企造好车、帮助车厂卖好车是华为坚定不移的方向。
在众多车企中,选择与华为达成零部件供应模式的不在少数。这种模式下,华为提供零部件及技术支持,帮助车企实现车辆智能化、网联化升级。而除此之外,华为还积极推行鸿蒙智行模式,通过深度介入车辆的研发、设计等环节,实现华为技术与车辆的完美结合。
早期,除了问界选择鸿蒙智行模式外,北汽极狐、广汽埃安、长安阿维塔等均选择了HI模式。然而,随着合作的深入,一些车企逐渐发现,单纯依靠零部件供应模式难以满足他们对智能汽车的全方位需求。因此,他们开始转向与华为的鸿蒙智行模式合作。
以问界为例,新M7上市两个多月便收获了超过10万份大定订单。这一成绩无疑证明了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强大赋能能力。而作为华为鸿蒙智行的第二个品牌,智界的出现也备受关注。作为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选车品牌,智界的出现无疑是避开了问界的锋芒。目前问界在售的车型均为SUV,而智界S7则是华为智选车的首款轿车。
智界S7的上市引起了广泛关注。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表示,智界S7的规格比特斯拉Model S、奔驰EQE等都要高,但是价格却和特斯拉Model 3一个水平。此外,他还强调了智界S7搭载的全新DriveONE 800V碳化硅高压动力平台和华为途灵智能底盘等华为的技术或功能,“含华量”较高。
尽管华为已经在车型上对问界和智界进行了差异化布局,但关于二者的“含华量”高低仍被反复讨论。智界的所有卖点几乎都围绕在华为赋能的“黑科技”。因此,网络上已经有了关于问界是“长子”,智界却是“嫡子”的讨论。
这种讨论无疑对赛力斯股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然而,对于初出茅庐的智界而言,却是大大的利好,关注度大幅提升。据官方介绍,目前智界S7的订单量已经突破2万辆。
实际上,智界S7的前脸采用了和问界M9相同的家族式设计语言——这是华为智选车旗下的产品,第一次在外观层面进行联动。在智能车时代,除了机械结构外,整个产品流程里,都是华为鸿蒙系统包括智驾、智舱、智控等多个层面的贯穿。
在鸿蒙智行模式下,华为除了深度介入产品的定义研发和设计外,也依托自身渠道销售。所以“含华量”的高低,也被客户视作购买车型的重要参考之一。在华为各大门店,咨询车辆哪些部分配备华为技术的问询层出不穷。
华为显然更希望鸿蒙智行的各个品牌和产品系列能够打出抱团优势,在市场上形成完善的产品矩阵。
按照余承东的规划,华为车BU业务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,扭转此前他所说的“车BU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”这一情况。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,智选车和HI模式下累计销量达到100万辆。
以目前的情况来看,这一目标仍旧不易实现。“最能打”的问界,今年累计销量也还没有突破10万辆。而且,根据赛力斯产销快报,公司前三季度每卖出一辆车亏损额达到1.68万元。
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智界,据余承东透露,“公司内部为这款车型的定价吵得不可开交,目前四个版本的售价都是亏损的。”
随着华为“造车朋友圈”扩大,鸿蒙智行旗下品牌在车市中或将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“新势力”。但新的商业模式和格局下,究竟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,还是难以平衡的内耗,尚未可知。而盈利问题能否通过不断扩容的华为“大联盟”解决,同样是华为在汽车领域急需解决的另一个难题。